小年,中国传统节日,也称“交年节”、“灶神节”、“祭灶节”、“小年下”、“小年节”等
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,由于各地风俗不同,被称为“小年”的日子也不尽相同。 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,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,江浙沪地区把“腊月二十四”和“除夕前一夜”都称为小年,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,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是正月十六,西南和北方个别地区小年是除夕
小年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,属于祭祀节日。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,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,在这一天人们要剪窗花、扫尘土、理发、洗浴、吃灶糖、煮汤圆等。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过年,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,是中国百姓对“衣食有余”梦想追求的反映。
寒假期间,明德书院第一社区精心策划了 “四个一” 特色活动,其中 “做一次家务” 这一环节,恰逢小年。小年作为传统节日,本身就有打扫除尘、贴春联、贴窗花等家务相关的习俗,二者不谋而合。在这个充满温情与传统韵味的时段,让我们一同瞧瞧财子们在家里的精彩表现吧~!
小年,是春节乐章里最欢快的音符,携着浓浓的年味儿,奏响家的温暖旋律。在这个团聚时刻,包饺子堪称最具仪式感的活动。一家人围坐,把对新年的憧憬、对家人的爱意,都包进那白白胖胖的饺子里,让家的温馨在空气中弥漫。


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。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,大家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那一刻,我深刻地感受到,包饺子不仅仅是制作食物,更是亲情凝聚的过程。
——713班许宁杰
包子,对我来说是一种亲情的温暖。在今年的年夜饭上,我为我的家人准备了包子,包子圆润饱满的外形,寓意着生活富足圆满。蒸好的包子,热气腾腾,香气四溢,让整个房屋都充满了温馨与欢乐。
——702班朱奕美
小年至,年味浓,写春联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仪式。红纸铺展,墨香四溢,对仗文字藏着对来年的祈愿。让我们拿起毛笔,把对新春的憧憬凝于笔端,将满满的祝福化作春联,为家增添一抹喜庆与温暖 。




“灵蛇跃动青春启,壮志飞扬叙华章”灵蛇跃动,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灵动。壮志飞扬,则是青春的号角,激励着我不断拼搏。在这大好青春里,我们应以奋进之姿,书写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。不惧困难,不怕挑战,用汗水浇灌梦想,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。
——704班侯颖珂
“春风送暖蛇年好,瑞气盈门鹊语香。”春风拂面,带来了温暖与生机,象征着蛇年的新希望与新气象。喜鹊枝头欢唱,传递着吉祥与喜悦,瑞气盈门,家家户户沉浸在幸福与祥和之中。这不仅是一副对联,更是一幅充满希望与欢乐的画卷。在写对联中,我和家人都感受到了新年的美好与温馨。
——901班秦子懿
小年,似一抹灵动的色彩,悄然晕染出新春的绚丽画卷。贴窗花,这一古老而美好的传统习俗,如同点亮新年的璀璨星辰。巧手剪裁间,红色的纸张化作栩栩如生的图案,寓意着吉祥如意。每一幅窗花,都饱含着对新年的期盼。




剪窗花是一种富有传统韵味的手工活动,它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,还能让人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,剪窗花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。从设计图案到剪裁,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小心翼翼,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,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,只有注重细节、保持耐心,才能取得成功。
——707班刘欣瑶
小年一到,年的脚步便愈发急切,空气中都弥漫着欢喜的味道。买年货,是小年开启的一场欢乐奔赴,琳琅满目的商品,承载着对新年的憧憬。从香甜糖果到精美装饰,每一样都精心挑选,为家增添满满年味儿。




挑年货,总能让我心里暖乎乎的。走进热闹集市,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,眼前的货品堆积如山。干果散发着香甜,水果看着格外新鲜,我精心挑选糖果,糖纸闪烁,勾起儿时对新年的甜蜜期待。每一件年货都承载着家的温度,让年味更浓,也让我对新年满怀憧憬。
——703班张依琳




做家务让我有了深刻感悟。扫地拖地,清扫出生活的一片清爽;擦桌子,用双手呵护家的温馨角落;刷碗,感受劳动创造洁净的美妙。每一项家务都需用心、耐心,它不仅营造舒适环境。更让我体会劳动价值,懂得珍惜成果。
——921班李昊天
(图文 第一社区 初审 李晓薇 复审 冯秋燕 终审 王廷伟)